湖北对长江航运设置“法律壁垒” 推动绿色航运

日期:2025-11-06 11:49 浏览: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丹王哲通讯员李​​斌徐婷婷王田很多人都熟悉道路机动车排放对空气的影响,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长江上行驶的船舶也是不可忽视的“流动污染源”。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度报告(2024)》显示,2023年,船舶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非移动道路源排放总量的27.4%、35.7%和28.6%。湖北是唯一一个长江干线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省份。有通航河流230条,通航里程9066公里。近年来,长江航段船舶交通频繁,总量不断增加。长江航行如何守护碧水蓝天? 《湖北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10月1日正式实施的《船舶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将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地方性法规,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增添了关键环节。繁忙的武汉阳逻港。荆州沙市海事处执法人员登船后,深入机舱,按照标准采样程序采集燃油样本,并运回统一检测。自实施以来《规定》规定,此类燃油质量分析已成为海事部门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规定》从船舶动力、燃油质量、岸电使用、货物运输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管控体系。”生态环境部介绍,以燃油质量为例,《规定》不仅明确船舶使用的燃油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还要求相关部门建立燃油质量报告机制并立即向社会公布。国家层面的监管标准也在不断升级。近日,生态环境部完成了《船舶排放烟尘监测限值及方式》意见征集工作。新标准将适用范围从船用柴油机改为船舶,并改为台架试验直接测量废气,为黑烟船舶整治和排放监测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技术依据。地方法规与国家标准的协同发力,有望使船舶尾气污染管理从“模糊控制”走向“精准落实”。时间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强与交通、海事等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构建多维度监测网络,对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污染物及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让船舶废气排放“看得见、可控”。推动武汉阳逻港集装箱码头航运绿色发展,“瀚海五号”船长马干宝靠泊完成岸电设备连接后,拿出手机,打开“长江E+”APP,扫描岸电张贴的二维码,轻松完成电力操作。 “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比柴油发电便宜!”马干宝告诉湖北日报记者,现在泊位预订、电费结算、数据上报的整个流程都可以在船上完成。手机,再也不用担心“换端口、换系统”了。在武汉阳逻港,海事执法人员对船舶进行沿海通行引导。在古老的长江港口,船只靠岸时,柴油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噪音不仅扰乱居民,还产生大量废气和碳排放。随着岸电技术的进步,这种情况已经悄然改变。目前,长江经济带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和维修已基本完成。 2021年至今年7月,港口使用岸电的船舶累计用电量超过5.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燃油13万多吨,减少碳排放42万多吨。 《条例》的出台,为长江航运绿色转型按下了“加速键”。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沿海港口设施和船舶动力接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规划。沿海电力设施建设必须符合标准规范,鼓励对使用岸电的船舶给予优惠。此外,《规定》还在船舶系统防控体系中纳入了“双碳”目标。政府明确推动绿色智能船舶配套设施的研发、制造和建设,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体系,控制船舶能源消耗,鼓励运营企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