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郑重)“此时的你感到很累,但你相信自己并不孤单。这封信是我想送给你的一束光,哪怕微弱,但愿它能照亮你前进的路。”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科收治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女性患者,这是由精神科、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社会部、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集团联合发起的名为“心晴邮箱”的互动写信活动。 此次活动以传统书信为媒介,搭建起武汉与广西富川心灵沟通的桥梁,为长期住院的患者与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建立了温暖的情感交流。 前夕中秋节,广西富川一中七年级的学生在湖北工业大学支教李天岳的指导下写下了祝福和问候。一封信承载着真挚的情感,跨越千里,送到了天佑医院精神科,为正在接受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治疗的女性患者送去了年轻人的关怀和鼓励。 10月,在天佑医院佑安楼二楼精神科活动室,医务社工陈德佳组织了两场专题“心情分享会”——“心情信箱”集体活动。活动中,他首先向团员们介绍了广西富川孩子们的生活习俗和背景。这些学生中,既有瑶族、汉族青少年,也有父母远在外的孩子。常年留在家乡。 当远方的信被轻轻打开,轻柔真挚的句子悄悄触动在场所有人的心弦。孩子们在信中讲述了早上7:40的晨读,晚上9:00放学后的日常校园生活,分享了静修表演、篮球场上的汗水、偶尔打游戏的快乐以及富川的山山水水等有趣的故事。热切的画笔背后,是一颗渴望聆听、倾听的心。 团队成员在远处默默地阅读信件,然后将笔轻轻地放在回复纸上。他们在回复中真诚地感谢孩子们的关心:“谢谢你们的来信,我相信我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看到信我心里暖暖的,谢谢你们在武汉想着我”。言语间,有一种治愈的感觉,还有成长的希望。 作为回应,他们也化身温暖的“远方亲人”,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把你们的小镇建设得更好”、“我相信你们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特别鼓励留守儿童要勇敢、乐观。他们还真诚地为志愿者先生的坚持和奉献颁发了奖项。 第二组活动结束时,患者们还用“书信”分享了自己的回忆。队伍里的老成员回忆起,那时候车马很慢,而且没有手机。 “高中毕业下乡,那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收到家里的来信,有时还有东西。”虽然团队里的年轻成员已经上了年纪,但我也曾在网络时代长大,但也曾有过写信的温柔时刻。 “当我上大学时,我在家给妈妈写信。” “我喜欢给自己写信,即使是现在,我仍然保留着写给自己的信。”他的习惯。通过言语与自己交流让我感到快乐。” 对于这封写给山区孩子们的信,他们感叹这是一次精神上的重组:“在鼓励他们的同时,我似乎也在鼓励自己。”更令人感动的是,有的队员在信中重拾力量,萌生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温暖我一样,温暖更多的人。” 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不仅为久违陪伴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情感之窗,也给远在广西富川的孩子们带来了来自武汉的牵挂。一封信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病房和教室,也连接着两种不同情境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