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视频回顾:我们为何愿意为“感觉”买单?

日期:2025-10-25 11:05 浏览:

1995年出生的摊主曾亚欣,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画饼姐姐”。他用钢板当画布,用铲子当颜料,将价值15至65元的煎饼变成了可食用的艺术品。有些人愿意排五个小时的队,只是为了把这份洁白捧在手上。爆炸式消费现象的背后,显示了当代年轻人对于惊喜、治愈、共鸣等“情感价值观”的重视。 事实上,类似的消费情况并不少见。过去,“鸡排哥”还让顾客甘愿排队三个小时,只为了一份6元的鸡排礼遇。他们的成名之路完全相同:消费者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顿快餐,而是一段被看见、被温暖、被治愈的时光。 找到了吗?当物质富裕成为常态时,人们更愿意为精神满足和情感认可付出溢价。 当夜市挤满的时候搭配味道相似的烤香肠和臭豆腐,“图哥”制作的每一张独特的卡通煎饼都像是对日常生活的标准化和快节奏的柔软抵抗。顾客等待的不仅仅是一份小吃,更是一段远离流水线生活的“艺术创作时光”。煎饼打开、图案出现时让人停不下来的“哇”声,是瞬间美的震撼所带来的惊喜。在一个精益求精的时代,看似“无用”的创意、个性和匠心,让点亮灵魂的资源变得稀缺。 这种消费选择也是当代人确认自我、寻求认同的一种方式。当印有喜欢的动漫人物的煎饼拿在手上时,它就不再是食物,而是个人审美、童年记忆甚至社会群体归属的象征。良好的情感营销挖掘深层心理满足人们的需求,悄悄地将产品与人们的内在价值(如爱、记忆、归属感)联系起来。 为“感情”付费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生活仪式,我们主动选择在消费中寻找意义,抵制麻木,温暖彼此。 Paperit还表示,未来商业的竞争力并不一定在于技术和规模,而是与每一个真心希望看到市场升起的烟花的灵魂完成一次热烈的对话。 外貌/文:沉素芬 归档/编辑:尹秋艳 郭勤 协调员:吴佳佳 郭金富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