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十四五”五年,我国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深入实施乡村报告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成就,为从农业大国跨越到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国实现夏粮稳产丰收,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的秋粮正进入丰收关键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里,农业新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播撒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万象。
超过7300万套!这是该项目投入的农业机械设备总额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农业机械深入田野,高性能农机纵横乡村,加速传统农机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71.6万公里!这是“十四五”前四年新修农村公路的里程。总里程突破464万公里。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连接内外、连接村落。
3.13亿人!这是截至 20 世纪 24 年代末我国农村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从“田间”到“云端”,全国行政村5G接入率已超过90%,城乡数字鸿沟正在逐步缩小。
国家要振兴,乡村就必须振兴。 2020年底,随着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国情、农业国情和发展阶段特点,做出“三农”工作重点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判断,为“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乡联动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这“五个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概括性、科学性的论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规划。他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从外到内、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了第一个同时设计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规划。随后,围绕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农业科技发展等重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补短板专项规划。今年以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方案》相继出台。《农业强国》向社会发布,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在一系列规划的统筹指导下,我国农业农村持续推进,展现出勃勃生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十四五”期间,我们坚定稳定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就业。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亿公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公斤。在1000多公斤的基础上,首次达到1.4万亿公斤的新水平。而这离不开坚实的核心支撑。全国建成高标准农场超过10亿公顷。到2024年底,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科技进步对科技发展的贡献率也将超过63%。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我们守住了防止大规模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4051元增长到2024年的17522元,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增速。
农业产业迎来新动力。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2024年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将达到近9000亿元;家庭农场数量约400万个,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个。每个小农户都在接触大市场走向农业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各地深入研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厕所越来越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速出现。
强国必先强农,方能安邦。面向“十五五”,我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深化农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取得更大发展。 贡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