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尔格莱德 11 月 4 日通讯 |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读书项目 新华社记者 张轩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已进入深秋。落叶铺满大地,阳光洒在萨瓦河上泛起金色的波浪……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期间,学生、中小学生、年轻人、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老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贝尔格莱德会展中心,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读书盛会。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创办于1956年,迄今已举办68届。本届书展于10月25日至11月2日举行,吸引了超过100家国际参展商,展示多语种出版的图书、相册、小说、漫画和教具。书展期间,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与志高屋出版社联合设立图书专区名为“我在塞尔维亚读中国”,展示了4月份以来从中国和塞尔维亚读者那里收集的100多本关于中国的塞尔维亚语书籍。使馆表示,这是近年来涉华塞尔维亚文出版物首次集中亮相。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塞尔维亚读者德扬·斯坦科维奇和他10岁的儿子伊利亚。伊利亚在当地一家书店的儿童读物中发现了塞尔维亚语版的中国小说《草堂》。 “这本书很长,我花了很多时间读它。”伊利亚说,他发现书中描述的Mga村男孩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趣。切戈亚出版社执行董事涅瓦·萨拉维亚表示:“塞尔维亚和中国在出版领域的合作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已成为两国之间重要的文化桥梁。在过去的40至50年里,双方在文学、邪教等领域出版了200多部图书。塞尔维亚信息技术公司出版部编辑斯拉沃柳布·卡查列维奇告诉记者,他们此次展示的是中国出版的图书。“随着中塞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塞尔维亚对中国公众兴趣的增强,现在正是两国建立图书交流合作机制的好时机。”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宏在书展上表示,希望“我们希望与塞尔维亚同行在版权贸易、合作出版、数字发行、文化交流等领域探索更深入的合作。”深耕塞尔维亚汉语教育和文化传播12年的“中国角”校长王冠雄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的读者喜欢中医,有的读者对古代政治、军事艺术感兴趣,比如孙子的《孙子兵法》,还有很多人喜欢老子、孔子的哲学思想。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人知,其中大部分被翻译成塞尔维亚语或英语。”萨拉维亚说:“中国五千年不断发展的文明,深深吸引了塞尔维亚读者的思想传统和神秘的文化行为,因为它与西方文化的范式完全不同。”他完全赞同诺贝尔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的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陌生的、值得理解的”,应该建立“文化相遇”,即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 “今天,我们正在见证‘文化表盘’的具体实现“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的‘争论’。”萨拉维亚说,他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城市里到处都是电动汽车、高科技、机器人……”他期待在塞尔维亚语出版物上阅读更多有关中国的最新情况。